新聞報道導語范例及分析
簡介: “立片言以居要”,新聞人歷來都重視導語寫作。雖說“文無定法”,但新聞導語終究有其一定的結構形式,導語 好的新聞導語如何做到“搶耳”、“搶眼”,用最短的文字,一語破的,...
“立片言以居要”,新聞人歷來都重視導語寫作。雖說“文無定法”,但新聞導語終究有其一定的結構形式,導語
好的新聞導語如何做到“搶耳”、“搶眼”,用最短的文字,一語破的,無疑會起到開門見山、立竿見影的效果。
1945年8月14日,美國杜魯門總統宣布,日本已無條件投降。美聯社在搶發這條爆炸性的新聞時,導語干脆利落:“日本投降了!”
1978年6月25日人民日報刊發了一篇報道,導語是這樣寫的:“國財貿大會上傳說著這樣一件事:上海服裝進出口公司床上用品組的職工,‘救活’了兩只鴛鴦,挽回了一大筆外匯?!?
為什么要“救活”鴛鴦?“救活”了兩只什么樣的鴛鴦?又怎樣挽回了外匯?導語對此一概不說,你想知道就得往下讀。
1982年10月14日,美聯社發了一條諷刺美國經濟的稿件,導語是這樣寫的:“就是在羅納德·里根總統對全國說‘美國正在走向經濟復蘇’之前幾個小時,他的兒子普雷斯科特·里根卻在這里同失業者一道領救濟金?!?
顯然,前后兩句自相“矛盾”。但讀者是聰明的,知道連總統的兒子都在領救濟金,誰還相信美國的經濟開始好轉了呢?
一個事件性的新聞,用靜態的記敘手法寫,其導語往往比較枯燥、呆板、索然乏味,但若用動態的表現手法寫,導語就會新穎有趣,活脫而有生氣,所報道的新聞也就有了靈性,引人入勝。
1974年,我國在西安出土了秦始皇兵馬俑,引起了國內外的強烈關注。當兵馬俑復制品在比利時首都布魯塞爾巡回展出時,美國《國際先驅論壇報》記者羅娜·多布森發了一條消息,導語妙語驚人:“一支中隊到達了布魯塞爾。威武的士兵身穿緊身盔甲,隨后行進的是軍樂隊和騎兵,最引入注目的是他們的身材?!?
1993年11月1日,杭州日報創辦了我國歷史上第一張下午版報紙。當天,新民晚報發了一則消息,導語是這樣寫的:“中國新聞史上第一次響起了一個與眾不同的聲音:‘嗨,下午好!’
我國第一張下午版報紙今日由杭州日報正式創刊?!眻蠹埵羌?,絕不會說話,作者卻以擬人的手法,寫出了聲音:“嗨,下午好!”仿佛一位久違的朋友伸出雙臂向你奔來,多親切!
版權聲明:本站所提供的文章、圖片等內容均為用戶發布或互聯網整理而來,僅供學習參考,如有侵犯您的版權,請聯系我們客服人員刪除。